览胜 跟我逛老埠
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同文学堂)
2021-05-20 00:00
浏览 12k+
评论 1

视频由汕头市金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制作提供


001.jpg


 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 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 坐北向南, 五间三进二天井祠堂格局,砖木结构。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在此创立岭东第 间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1926年2月1日,周恩来就任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设行政委员公署于此。 2月22日在这里举行东江各属行政会议, 通过了军事、 政治、 党务、教育、 民政、财政、商务、农工、妇女等93件议案, 开创了东江革命的新纪元。 该址是第 个中国共产党人主持国共合作的地方政权的地点,具有较高的革命纪念及史迹研究价值。 1979年12月17日,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公署旧址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研究中国革命史有一定的价值, 1995年初, 汕头市委、 市政府将其确定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现为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校址。

 2016年,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被列入汕头市 “ 十大历史文物保育修复项目" , 于2017年春节前完成修缮布展并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002.jpg


        在市区外马路129号,有一处占地面积2008平方米的五间三进祠堂中轴式建筑,这里既是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也是享誉海内外的汕头岭东同文学堂旧址,现为金平区外马路第三小学的校址。它既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也见证了地方教育史,留下周恩来、丘逢甲等历史名人闪光足迹,在1979年就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03.jpg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岭东同文学堂由潮州迁今汕头外马路,为汕头市新办学堂之始。1915年,改为广东省立岭东甲种商业学校。解放后,为广东省立高级财经技术学校,现为汕头市外马路第三小学。

        学堂创办初期,丘逢甲曾聘请兴宁督学何子渊等潮梅绅学界代表到校进行学术交流,萧惠长、何天炯、何天翰、谢逸桥、姚雨平等学生都是同文学堂毕业生中的典型代表 。


003.png

同文学堂牌匾


        第一进门上挂着丘逢甲题写的“同文学堂”的牌匾,在第二进的大院中央立着周恩来年轻时的雕像,这是五间三进祠堂中轴式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原拟作“同庆善堂”之用,后因房屋建成后经费缺乏而停办。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丘逢甲联络了粤东开明士绅在这里设立“岭东同文学堂”,成为汕头市新式学校之始。


004.jpg


         同文学堂模仿天津北洋学堂分班教学的做法,除聘请中文教员外,还聘请了在汕头英、日籍学者以及归国留学生为教师,课程设有经、史,还开设了算学、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外语(日、英文),还有“兵式体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改办中等商业学堂:1911年后,改岭东甲种商业学校;1924年,遵照新学制,改办高级中学商科附设初中;1929年,停办初中,附设初级商科。除了在岭东办学之外,丘逢甲还在广东各地办学。为培养小学教师,他办了“镇平初级师范讲习所”,还办了不少小学、中学,“单以创兆名校之丘氏族学,闽粤之间不下十数”,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声望的教育家,于1912年病故。


005.jpg


       除了在潮汕乃至广东的教育史上颇有声名,同文学堂也曾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因此成为汕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段历史与周恩来息息相关,这也是同文学堂正殿前立有周恩来半身塑像的原因。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广东国民政府先后于1925年2月和10月组织了两次东征,讨伐盘踞在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11月4日东征军进入汕头市,取得了东征的全面胜利。时任东征军政治部总主任的周恩来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领导惠、潮、梅三个地区的行政工作。1926年2月1日,周恩来在汕头市外马路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门口公布就职通告。2月22日又在此地举行东江各属行政会议,各县县长、教育局长及工、农、学、商、妇代表共95人参加,澎湃、杨石魂、杜国痒、王鼎新也出席了会议。经过一星期的议程,制订出实业、交通、文教等十多个方面的工作方案,为振兴潮汕推行一系列革命措施。这次会议,在东江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开创了东江革命的新纪元。


006.jpg 

        2016年,作为汕头十个历史文物保育修复项目之一的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启动修缮工程。经过修缮,该旧址主体建筑得到加固维护,周边环境得到改造提升,实现修旧如旧。同时,内部还精心策划布置了周恩来及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事迹展、爱国诗人丘逢甲创办同文学堂情况和汕头开埠教育史等,向市民游客展示这座百年学堂的历史。目前,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力求更好地保护这一具有革命历史纪念及史迹研究价值的历史建筑。

位置信息
收藏
1条评论
暂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