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街
镇邦
2019-03-22 00:00
浏览 3k+
评论 0

★镇邦街

       镇邦街,是汕头埠最早的商业步行街。镇邦街是藏在安平路和居平路交界附近的一条狭长小路。在1995年出版的《汕头市地名志》这样记载:“镇邦街,东北往西南走向,东北与安平路接口,西南止于德兴路,与镇邦路相接,全长400余米。”时至今日,镇邦街已变了样:中段北侧已被改建为双和市场商住区,下段在十年前已被汇入万安花园,只有上段尚保存着旧貌未改,沿街依稀还可见昔年一些行铺留下的残缺招牌字,如“凤桂茸参”等。

       但镇邦街并未因此失去它的重要地位,它与安平路并驾齐驱,均是汕头重要的贸易平台 。旧时镇邦街有多么繁华?我们可从1946年的汕头电话薄得中解读出一些信息。当时全国的电话普及率极低,当时装电话者必是大行铺。在镇邦街装电话的行铺有;正记行(镇邦街73号);永义成五金行(镇邦街82号);事昌金庄(镇邦街38号);东华商店(镇邦街2号之三);林集祥号(镇邦街20号);林源丰公司(镇邦街39号);华达利钟表行(镇邦街51号);黄锦成钟表行(镇邦街19号);杨耀合(镇邦街26号);荣成昌行(镇邦街一横);案丰金铺(镇邦街29号);鸿记号(镇邦街49号;潘振昌庄(镇邦街38号) 。非商业性电话户不列入此中。 从上述装电话的商铺我们可以获得如下信息:1.整条镇邦街都是商铺,电话户分布均匀,从街头(2号之三)至街尾(82号,整条街有90多个门牌号);2.镇邦街经营内容有:金铺、钟表、五金、洋行。

      “南生公司”从这里起步、香港马百良制药从这里发家、镇邦牛肉丸更是继承发展了客家牛丸,打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汕头牛肉丸'',从而名扬四海。

       镇邦街还藏有一处上世纪三十年代红色革命的遗址,现在的镇邦街7号在当年曾开设“中法西药行汕头分号”,实际上是中共中央交通局直属的秘密交通站,交通站担负着特殊的任务,专门负責护送中央负责同志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时经汕头前往的有任弼时、刘伯承、 叶剑英、项英、左权、徐特立、邓发、张爱萍、肖劲光、伍修权等100多人。此外,还负责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转运电讯、 印刷、 军械器材等军用物资。交通站为土地革命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 。

       除此之外,镇邦街的普益社给老一辈汕头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普益社在镇邦街68号,是一幢4层小洋楼,同治二年(1863),美国传教士耶士摩在此创办基督教普益社,1920年,在普益社开办私立觉世小学,一段时间为真光学校普益分校。三楼开设了普益幼稚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办,抗战胜利后又复办。解放后,普益幼稚园改名为市第二幼儿园,一个时期内定名为普益小学,(后改市十五小学) , 1979年改称“镇邦路第一小学”。

图片222_副本.png

★镇邦路

       镇邦路,连接老街的商贸旺地。“四安一镇邦”中的镇邦”指的应该是镇邦路,镇邦路与镇邦街是两条相连接的街道。从地图上看,镇邦路与镇邦街在德兴路相接,与安平路正好形成“人”字(安平路是“撇”,镇邦街连接镇邦路是“捺”)。据《汕头市地名志》载:“镇邦路西南起自海滨渔轮修造厂,东北止于永平路。与西堤路、海平路、商平路相交。全长64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1930年铺筑海墘内街以北路段,1954年扩建至西堤。曾名金星路,1968年改名文革路,1980年复今名。”

       漫步镇邦路,那连续统一的骑楼建筑依然存在,“万利行”、“亿利记”、“团结旅社”、“五一旅社”等老街招依稀可见。靠近海平南路,有一座颇具规模的旧式三层洋楼,这座早期是“富人厝”,曾是国民党的宪兵部,解放后成为地区百货公司宿舍,后来改为“市第六小学”。1954年,地方政府决定将学校操场辟为马路,打通镇邦路从海墘内街至西堤路这一段路。1980年以后,镇邦路又从西堤路不断向西边的海滩扩展,如今己延伸至海边,在95号处拐弯,与吉安街尾相接,约有门牌号150个。

片1345_副本.png

★老镇邦路

       老镇邦路,指1930年铺筑海墘内街以北路段,据老辈人回忆,当年在镇邦路与海墘内街的街口立有一块刻着怡和洋行地界的石碑。后来镇邦路至西堤段建成后,为与其有所区别,这段共有57个门牌号的老路就被称为“老镇邦路”。老镇邦路在海墘内街交接处,与现在的镇邦路形成人字形,横穿海平路,与西堤路相接。

       走进老镇邦路上段,路的右边全是一幢幢洋楼相连,而左边却一路都是低矮、杂乱的民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在镇邦路(海墘内街至西堤路段)未打通时,老镇邦路路道还很宽阔,一边是洋楼建筑,一边是学校的国墙。

       在民国时期老镇邦路被称为“客栈街”。当年华侨漂洋过海,潮阳、普宁、惠来各县客商往返汕头,镇邦路与老镇邦路是必经之路。要等出洋的船期或经商的外乡人,都会选择就近借宿。于是客栈业因此应运而生。所请“客栈”, 就是设备较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老镇邦路连接镇邦路先后出现了十多家客栈,如“顺兴”、“振成”等,这些客栈收费较低。在老镇邦路3号,它原称“振成客桟”,后称为“四海旅社”。圆洪形门、木栅栏、木楼梯、天井,是客栈的“形象代表”。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旅社生意还很红火。四海旅社在2003年才关门歇业。

★镇邦巷

       镇邦巷,在镇邦路106号旁小巷进入,另一个出口在老镇邦路38号至40号之间。中间是一条通巷,通巷另一个出口开在老镇邦路的18号。整条镇邦巷的地形如同“七”字型,共有14个门牌号,巷道小而窄,仅可两人擦身而过。

       在镇邦路未打通时,这里是镇邦小学的操场,并有围墙与老镇邦路隔开。当这段路打通后,此处就形成一块三角地。按当时规定,凡是建路被拆迁的住户,当地政府就在这三角地帯按家庭人口的多少划地自建,政府不负担建房费用,所以就形成今天所见的各式不规整的楼房,有灰涂角厝, 也有杉木混凝土结构层楼。由于小巷实在镇邦路与老镇邦路中间,故命名“镇邦巷”。

      这个街区有好多带“安”字的老街,从东往西排,依次有:怀安、怡安、万安、德安、棉安、阜安、吉安、益安,至于“四安”具体是指哪四条街,有不同的说法。

 


收藏
0条评论
暂无更多